人才动态

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成像团队获中科院“科苑名匠”称号

时间:2022-10-09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了培育选树具有行业顶尖技能水平的科技创新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工会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中科院全院共12个团队和7名个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称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成像研究团队获此殊荣。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群众工作部(统战部)部长王立连出席发布活动并致辞,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院工会主席李和风致辞并为获奖代表颁发奖牌。中科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院工会常务副主席杨旭宣读表彰决定。
  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团队成立于2007年,以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与转化为目标,致力推动生物医疗成像理论与技术创新、成像电子信息、装备研发及医学应用,拥有科研人员10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1人次,省部级人才25人次。
  团队带头人郑海荣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团队还获国家专利优秀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针对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创新乏力的困境,团队历时15年突破了高场人体超导快速磁共振、功能超声成像和调控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方法,核心部件和系统,授权专利505项,转移108项。系列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实现产业化,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带动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发展,打破国际垄断。创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转化了三个系列的超声定量弹性高端彩超产品,使肝纤维化无需穿刺即可实现早期筛查和准确分级,大幅提升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良恶性诊断特异性,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创建了“软硬协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理论与技术体系,攻克了超导磁共振成像电子学难关,突破国际知识产权壁垒,联合联影公司研制出我国首台3T高场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系统,实现大型成像设备自主创新、国产制造和临床应用的跨越,成果于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成功研制成功国际首创5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并于2022年8月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NMPA)审批,成为国际上率先突破的超高场人体全身功能磁共振成像产品。
  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已连续发布三届,今年共有7名个人与12支团队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称号,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院士带领的空间中心探月四期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总体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绍明院士带领的上海硅酸盐所陶瓷基复合材料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院士带领的电工所超导磁体及强磁场应用研究团队等,获得荣誉的团队均立足本专业、本领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圳先进生物医学成像团队被授予中科院第三届“科苑名匠”称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