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克·列文来访深圳先进院

时间:2024-05-06  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文本大小:【 |  | 】  【打印

4月28日,世界著名环境能源专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马克·列文 (Mark D. Levine)来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研究所所长成会明等热情接待了马克·列文及其夫人,并邀请其参观深圳先进院展厅了解发展情况。





郑海荣、成会明院士与马克·列文一行合影留念




当天,马克·列文以《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机遇》为题分享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他首先回顾了2016年至2018年间的气候变化相关事件,描述了洪水、干旱、超级飓风“玛莉亚”和极端高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他介绍,对主要沿海城市的分析表明,中国和美国东海岸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遭受极端气候大规模破坏的风险最高。




马克·列文在深圳先进院以《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机遇》为题进行现场分享




2007年,马克·列文作为核心专家团队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马克·列文历任美国国家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学部主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资深委员,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创立了中国能源组,开展清洁能源发展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研究工作。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谈及“双碳”目标,马克·列文认为,当前的研究表明,如果不捕获二氧化碳,就无法实现碳零排放。未来,中国想要实现双碳目标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马克·列文还强调了科技在降低碳排放方面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在减碳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全球影响进行深入剖析。他提到,碳减排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开发新技术,目前中国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与这些技术相关的另一个领域是电力储存,发展电力储存技术对碳减排来说非常关键。

在交流环节,马克·列文对现场观众提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反馈。他提到,“我们希望与中国在低碳技术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从未来30到40年的能源使用增长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增长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支持,这样发展中国家才能负担得起能源转型。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能源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中国将在发展中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马克·列文说道。

现场,成会明院士向马克·列文介绍了深圳先进院碳中和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他表示,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围绕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储、城市智慧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转化、碳中和经济与城市发展等领域整体布局,目前已有280余人规模,致力于率先实现碳中和领域从0到1的原始创新,率先突破碳中和产业技术瓶颈,建成完整碳中和产业化链条,推动系统性、变革型的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