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深圳市人民政府
⾹港中文大学
常用系统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首页
机构概览
科学研究与支撑
国际合作
教育培养
EN
常用系统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EN
机构概览
机构简介
院长寄语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统计数据
先进视界
通知公告
研究机构
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
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
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
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
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
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碳中和技术研究所
科学仪器所(筹)
研究队伍
人才概况
人才介绍
人才招聘
人才动态
管理服务
综合处
科研管理处
创新融合处
人力资源处
财务资产处
合作转化处
教育处
党群工作处
监督审计处
支撑平台处
产业发展中心
科学研究与支撑
科研进展
IBT融合
科研诚信与伦理委员会
实验动物管理
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
SIAT新闻网
要闻播报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人才动态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档案频道
刊物与文化
科学普及
教育培养
教育概况
招生信息
学位培养
学生工作
学生就业
博士后
教育动态
研学生活
学生活动
先进榜YOUNG
体育与健康
讲座信息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国合项目
出国境事务
来华指引
下载中心
成果转化
转移转化
控股企业
成果超市
合作交流
党建与文化
党建工作
群团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创新平台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
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SIAT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SIAT新闻网
科研进展
要闻播报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人才动态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档案频道
刊物与文化
科学普及
科研进展
08-15
2022
Curr Opin Chem Biol | 工程活体材料:从功能设计到动态行为调控
科学家们工程改造了不同的底盘细胞,利用它们来合成和组装内源性生物材料,并将改造后的底盘细胞以活细胞的形式融入材料的应用,带给了材料独特的“活体”特征。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钟超课题组受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编辑部邀请,在其Synthetic Biology主题专栏中在线发表综述文章 “Engineered Living Materials (ELMs) Design: From Function Allocation to Dynamic Behavior M...
08-09
2022
Cell Metabolism | 揭秘“死吃不胖”!这个团队连续输出“扎心”真相
Speakman团队针对瘦子群体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子刊《细胞—代谢》杂志上。他们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颠覆了人们对这个人群的认知。
曾经用了2年时间,北京工商大学讲师胡素梅一直在人海中寻觅一种人,传说中“死吃不胖”的人。 “长此以往,我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个人是否符合我们的标准。”胡素梅告诉《中国科学报》。她是为一项研究寻找符合要求的志愿者,研究开展了6年,找人就用去1/3的时间。 “通常,...
08-03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基于聚焦超声调控细菌基因表达免疫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8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严飞研究员团队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智毅教授团队合作的最新成果以“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engineered bacteria to express interferon-γ b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tumor immunotherapy”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
8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严飞研究员团队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智毅教授团队合作的最新成果以“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engineered bacteria to express interferon-γ b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tumor immunotherapy”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
08-03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科研团队发现石墨烯可用于高效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资源
该研究工作以“还原氧化石墨烯高效、选择性提取金”(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Gold by Reduced Graphene Oxid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金作为电的良导体在电子产品和消费品等领域广为应用。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电子垃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此从电子垃圾中回收金资源对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苏阳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
08-03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迈出基因组重编码制备抗病毒人类细胞系的第一步
2022年8月2日晚,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刘陈立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ultiplex base editing to convert TAG into TAA codons in the human genome》的文章。
2022年8月2日晚,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刘陈立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ultiplex base editing to convert TAG into TAA codons in the human genome》的文章,研究利用多重复合的碱基编辑技术在人类基因...
07-22
2022
Small | CTC单细胞miRNA原位多重检测技术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艳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谭英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杨莫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可应用于CTC单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检测。该研究工作以陈俊粤、格日乐为共同一作,以“2D MOF Nanosenso...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研究表明,CTC 中的肿瘤相关 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巨大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
07-22
2022
Angew. Chem | 蔡林涛研究员团队提出低温光热肿瘤治疗新思路:利用CO气体调控热休克蛋白表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蔡林涛研究员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ACS Nano 2020, 14, 9, 11452–11462),利用羰基铁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治疗气体载体材料(mPEG(CO)),通过与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射的AIE聚合物光热材料进...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作为一种肿瘤光学治疗策略,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局部杀死癌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微创、长效、安全等特点,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强激光(局部温度到达50℃)在破坏肿瘤的同时可能导致肿瘤附近正常器官被灼伤。控制...
07-12
2022
FASEB J | 动物肠菌合成宿主神经活性D型氨基酸
文章建立了酶法定性快筛和手性色谱-质谱联用(chiral LC-MS/MS)准确定量的两级分析方法,对38株大鼠肠菌产D型氨基酸的能力进行了评估,在菌种和菌株水平观察到显著差异,为研究这类神经活性物质对宿主生理功能的调控提供了方法和基础。
北京时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司同课题组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团队合作,在FASEB J 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Profiling of D-alanine production by the microbial isolates of rat gut microbiota”。文章建立了酶法定性快筛...
07-11
2022
深圳先进院医学成像团队在磁共振脂肪成像与脂肪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取得新进展
科研团队发展了一种磁共振多参数定量成像技术,能够无创地从脂肪化,炎症/纤维化和铁沉积等多方面刻画早期NASH肝脏的组织病变,有希望实现NASH早期无创检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eatohepatitis, NASH)是最常见的肝脏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20%。NASH疾病往往不会引起人们重视,但研究表明超过20%的NASH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NASH已逐步超过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肝癌的第一大诱因...
07-11
2022
Science Advances | 深圳先进院研究团队在光诱导带电润滑表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LICS通过光热诱导表面电荷高效、持续、稳定再生特性,能有效消除润滑层对表面电荷的屏蔽效应,从而实现开放体系下对液滴的快速、远距离、反重力、群体精准驱动,同时还可实现封闭体系下凝血检测、原位细胞刺激与细胞响应监测等生物应用。
7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团队合作,在光诱导带电润滑表面及其生物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charged slippery surfac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报道...
36
37
38
39
40
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