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第一届中日微机电系统及生物医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17-03-27  来源:医工所微纳中心 曾春梅 文本大小:【 |  | 】  【打印

  3月20日,经过几个月周密的准备,“第一届中日微机电系统及生物医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先进院(SIAT)、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及筑波纳米技术创新平台(TIA)共同举办。会次共有来自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九州大学、筑波大学、中央大学的12位日本专家学者和先进院、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10位专家学者与会,就上述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发表和讨论。

  首先,由中方大会主席、先进院王磊研究员和吴天准研究员致欢迎词,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由日方大会主席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前田龙太郎教授宣布研讨会正式开始。会议设置了四个主题并分别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一个议题“可穿戴健康监测器件研究与开发”由吴天准研究员和日本东京大学下山教授共同主持,下山教授受邀做大会主题报告,他强调在老年化社会中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下山研究室开发的可穿戴血流、血压、血糖监测传感器。东京大学的伊藤教授提出无线传感器用于监测动物的健康,收集并分析家禽的血流、体温等数据避免大规模家禽流行性感冒。还有来AIST的镇西教授和九州大学野上博士分别展示微纳米技术在医疗保健中应用和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第二个议题“MEMS传感器网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昕欣教授和AIST的广岛教授共同主持,李昕欣教授的大会报告展示了微谐振器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阐述了在生物监测、气体检测、能量采集和化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各种应用。另有来自九州大学的泽田教授展示基于多普勒原理的血流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剪切力传感器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AIST张岚博士展示了一种可以实时监测PH值的传感器及其封装。

  第三个议题“可植入MEMS”由AIST鲁健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刘景全教授共同主持。筑波大学大河内教授展示肝脏手术的3D模拟系统,肝脏通过CT建模,可以模拟变形和切割,更好为手术服务。吴天准研究员展示了新一代人工视网膜假体的研究,新一代人工视网膜创新团队由广东省和深圳市出资支持研究及产业化。会上他从植入微系统涉及的电极、表面修饰及封装三个核心方面阐述了关键研究进展。上海交大刘景全教授展示对神经电极的多种修饰及电化学性能的改善。AIST鲁健教授发表了可植入无线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动物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复旦大学王守岩教授展示了自适应深脑刺激在帕金森临床治疗方面应用,阐述了脑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新方法。

  第四个议题“微流控及生物医学应用”由日本中央大学铃木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吴洪开教授共同主持,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王晓浩教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触觉传感器、微流控器件、可穿戴器件及微加工工艺等。吴洪开教授展示3D打印技术在微流控和组织工程方面应用及前景。先进院陈艳研究员展示了微流控在液体活检方面的应用研究,详细地介绍了全集成微流控芯片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的应用,实现简单高效的单细胞提取收集。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介绍了智能响应生物材料在多功能医疗器件中的最新进展。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并得到专家的一一解答。下一届的中日国际研讨会将在日本举行,以期建立持续而有效的MEMS及生物医学领域的中日学术交流桥梁。

会议现场

大会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