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生物技术院士论坛亮相第21届高交会
11月13日,第21届高交会“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活动——信息与生物技术(IBT)院士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茉莉厅举行,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潮流,在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支持深圳建设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在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展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值此之际,院士论坛以IBT为主题在深圳举办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院士论坛特别邀请了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士霍斯特·梵格(Horst Vogel),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院士唐金陵,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以及IEEE会士须成忠作为论坛嘉宾,分别就“利用顶尖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现代药物研发”“大数据医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韧性智能制造系统”“智慧城市中的数据智能”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的科技创新发展前景。
Horst Vogel院士详细介绍了其发明的膜蛋白药物分子测试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新药筛选方法提高现代新药研发效率。他指出膜蛋白是新药研发中最重要的靶标蛋白,但膜蛋白药物研发领域中还存在许多技术瓶颈,未来研究方向主要是建立一个计算机辅助药物开发的完整管道,阐明活细胞中的生化网络,揭示膜蛋白的3D结构,以及寻找新的药物。
唐金陵教授以流行病学为切入口,结合经典研究案例,介绍了医学实践相关的科学问题、临床研究实施中的工作内容及可能的偏倚、医学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医学大数据与临床研究面临的新机遇。他指出如何提出重要的临床问题,并正确地利用大数据回答这些问题是大数据研究平台成败的关键;只有与流行病学结合,大数据才能充分发挥其推动医学研究的作用。最后,他还倡导谨慎、科学地利用真实大数据进行医学研究。
杜如虚院士分别从德国的制造兴国、美国的韧性系统、中国的崛起等历史经验来阐明智能制造是国之重器,同时也总结了当今韧性智能制造系统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技术无国界,制造工程技术难以持续垄断,我们需要开发新的制造工程系统,不断积累和精益求精;而韧性智能制造系统关键在于创新、布局、应变,只有不断创新、植根社会、长期投入,才能应对全球的竞争。
须成忠教授分别从数据智能、数据服务、数据融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挑战等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如何实现城市数据的高效获取与精准感知,如何解决城市感知数据的碎片化等问题。他指出智慧城市的智能数据主要是借助智能感知、融合、决策等手段获取城市运行规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城市运作效率,其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在数据受限保护的情况下开发新技术,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政府主办,中科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深圳中科院院士活动基地协办。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分高新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悉,院士论坛作为高交会的特色品牌活动,自2006年起已连续举办14年,论坛主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前沿科技,累计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以及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超60人参与论坛演讲或讨论,话题从科研到产业,从创新到创业,从智能技术到生命健康,成为论道前沿的高水平活动。
Horst Vogel院士作主题报告
唐金陵教授作主题报告
杜如虚院士作主题报告
须成忠教授作主题报告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