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AS-CSIRO)合作研究项目启动暨研讨会顺利召开
4月14日,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AS-CSIRO)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蓝色经济支撑的近海水域浮游生物监测新技术与工具研究”启动暨研讨会于线上召开。
项目中方领域召集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澳方领域召集人CSIRO大气与海洋所Chaojiao Sun博士先后致辞。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吕建成研究员、深圳先进院国际合作与外联办、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有关同事出席。在会议研讨环节,深圳先进院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剑平博士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计划,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原位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海洋浮游生物观测方法研究进展;澳方首席研究员Anthony Richardson教授团队及参与本项目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趣方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等单位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代表随后作报告并进行交流研讨,会议由李剑平主持。
郑海荣表示:“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作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强强联合。今天启动的‘面向蓝色经济支撑的近海水域浮游生物监测新技术与工具研究’项目不仅是深圳先进院首个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是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海洋观测能力与技术水平、推动我国高端海洋仪器发展的一次新尝试,为深圳先进院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布局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值得期待。”孙松研究员表示:“海洋观测中对海洋物理要素、化学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难度依次增大,尤其对海洋浮游生物的观测一直缺少可靠有效的传感器手段。作为2022年中科院与CSIRO合作计划中海洋领域的重点支持项目,该项目是海洋科学研究与观测技术研发互补合作的一次跨国新尝试,我们期望两国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团队能够通过精诚合作,最终能够为海洋科学家与业务化用户带来高性价比的浮游生物观测产品。”
作为本项目的中方负责单位,深圳先进院团队将在中澳双方相关科研工作的扎实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团队在海洋原位传感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深度结合澳方在基于浮游生物长期精细观测的全球气候变化、浮游生物生态学、海洋观测网等科学研究与观测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与雄厚实力,同时团结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趣方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等多家中方合作单位,聚焦研究面向近海水体的高时空分辨率原位监测方法,开发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新型浮游生物监测平台,计划在中澳两国的多个水产养殖、珊瑚保育、海洋观测实验站、核电站冷源取水口等多个典型海区开展长期应用试验,最终实现海洋浮游生物及颗粒物观测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海洋监测装备的现代化与产品化,为解决蓝色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有害赤潮暴发、珊瑚礁退化、冷源取水堵塞等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装备。
图1:会议于线上召开
图2:线上会场合影
图3:线下会场,深圳先进院李剑平团队认真聆听参与交流